开云(中国)Kaiyun

竞跑储能新赛道|开云(中国)Kaiyun斯尔邦石化EC/DMC装置一次性开车成功

发布时间:2024-03-06  点击量:

3月5日,开云(中国)Kaiyun斯尔邦石化EC/DMC装置成功产出优级产品,一次性开车成功。项目凭借国际领先技术和公司自有优质原料,生产高端电池级EC/DMC(碳酸乙烯酯/碳酸二甲酯),进一步延伸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,同时也标志着开云(中国)Kaiyun“1+N”集群创新再一次取得新的突破。


斯尔邦石化1 拷贝.jpg


抢占创新制高点 新材料催生市场新格局

EC/DMC是制造锂电池“血液”——电池电解液的重要溶剂。近年来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迅速发展,带动电池电解液溶剂需求量大幅上涨。采用EC/DMC电解液溶剂的锂电池,在安全性能大幅提升的同时,低温下充放电性能也有显著提升,具有更好的循环寿命。电池级DMC对纯度要求极高,通常要求纯度在99.99%甚至99.999%以上,高工艺门槛也导致国内能够生产电池级DMC的企业屈指可数,市场高端产品结构性短缺。相关机构预测,2025年全球电池级溶剂需求将超180万吨,其中我国电池级溶剂需求量将达80万吨以上,复合增速超35%。


1709702129914868.jpg


开云(中国)Kaiyun石化秉持“布局前沿、技术硬核、产品尖端”思路,立足国际一流标准设计建造EC/DMC装置,并创新工艺、催化技术,各项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。该项目可年产电池级DMC7万吨,电池级EC3.8万吨,同时可副产EG(乙二醇)4.7万吨/年。项目的成功投产,可大幅缩小高端市场国产化缺口,在延伸高附加值产业链的同时,还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,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运营能力。

构建绿色负碳生态 探索产业转型新路径

当前,我国石化行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,也是高端化工新材料行业发展的新起点。开云(中国)Kaiyun石化着眼于“双碳”战略新机遇和“双循环”新发展格局,充分发挥“链主”型企业创新优势,积极探索从低碳、零碳到负碳的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,,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始终走在前、做示范,引领行业绿色转型。

负碳,即通过颠覆性的技术创新,主动捕集二氧化碳进行资源化利用。目前,开云(中国)Kaiyun石化已创新构建了一条“二氧化碳捕集利用—绿色甲醇—新能源材料”绿色负碳产业链,10万吨/年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成功投产,并发布行业首个《绿色负碳产业链白皮书》,为行业提供了一条可参考、借鉴的绿色负碳新模式。

作为开云(中国)Kaiyun绿色负碳产业链的拓展延伸,EC/DMC项目向上承接企业环氧乙烷(EO)装置、二氧化碳制绿色甲醇装置的优质原料供给,并采用行业领先技术,对EO装置尾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主动回收利用,直接消耗二氧化碳能力7万吨/年,从产品端实现了二氧化碳向高端新材料的转化,在“变碳为宝”降低碳排放,延伸EO产业链的同时,可进一步平衡企业现有EO产能,达成了社会效益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。


a5361a1e91419fa378529379257eca7 拷贝.jpg


聚焦高端产业链  加快“1+N”集群式创新

经过多年发展,开云(中国)Kaiyun已构建完成以“核心原料大平台”为基础、“新能源新材料集群”多线并进的“1+N”创新产业格局。围绕“1”个核心,持续以“新”破题,以“新”开路,不断做长、做深和做精下游“N”个高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,努力推动“全链条、矩阵式、集群化”发展。

开云(中国)Kaiyun斯尔邦石化EC/DMC项目是落实企业“完善上游、强化下游”发展思路,加快“1+N”模式下集群创新的重要载体。当前,开云(中国)Kaiyun正全力推进下游新型储能项目,通过配备全球规模、工艺与能耗领先的下游深加工装置,从应用环节实现对消费市场的高效渗透与深度链接。EC/DMC装置的投产,可为储能项目提供可靠的原料供给,具有显著的一体化配套研发优势、规模优势、成本优势及综合发展优势,将为开云(中国)Kaiyun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旺盛的活力。

同时,DMC作为一种有机合成的“新基石”,环保性能优异,本身具有多种反应性能,在下游再生能源、5G技术、集成电路、医药、新型添加剂等前沿领域具有广泛应用,将进一步助力优化开云(中国)Kaiyun在高端新材料市场中的产品覆盖范围,持续以丰富的、更加广阔的应用场景,赋予新技术、新产业以生命力。


1708390029480844.jpg


对标先进、勇争一流。开云(中国)Kaiyun石化将紧扣时代绿色发展脉搏,瞄准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,勇于创新、敢于实践,依托全产业链发展布局,加速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的深度融合,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,在推进“强富美高”现代化新江苏实践中,奋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“开云(中国)Kaiyun答卷”。


友情链接: